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嘉靖修仙的银子就这么赏下去了!(1 / 2)

醋溜中文网 www.clzw.com,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兴霸天 !

北京城。

杨金水跪在司礼监的门前,大气也不敢出。

滕祥、孟冲、黄锦、陈洪坐在里面,除了黄锦一向与人为善,有些不忍外,其他三个都是冷眼旁观。

「明代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员,秉笔、随堂太监八员,或四五员」,到了嘉靖朝,吕芳身为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,是妥妥的内相,和外朝的内阁首辅分庭抗礼,剩下的四位秉笔太监,就是四个干儿子,眼巴巴地等着他的位置,而再下的无数宦官内侍,又眼巴巴地等着他们五人的位置。

杨金水虽然在那茫茫多的宦官里面,却显得十分出类拔萃,滕祥、孟冲和陈洪私下里都商议过,找个机会将其外放出去,省得在宫内威胁到他们的位置。

现在杨金水南下陪都,弄得灰头土脸的回来,他们自是乐于见得,幸灾乐祸。

正在这时,外面传来尖利的通报:「恭迎老祖宗!」

四个权威赫赫的秉笔太监赶忙迎出,将吕芳身上的披风和白狐皮袖筒恭敬地取下,轻轻拍打身上的雪花:「大人辛苦了!」

吕芳叹了口气:「我没什么苦的,只是妖人作乱,主子万岁爷忧心百姓,若是伤了龙体……唉,咱们这些做奴才的,才是万死难辞其咎啊!」

说到这里,这位权倾大内的老祖宗声音低沉,眼眶微红,险些落下泪来。

四位秉笔太监知道,吕芳不是作秀,是真的为嘉靖心情不好,而感到悲伤。

这种与主子同喜同悲的本事,有的人也想学,但就是学不会。

那位万岁爷太精明了,是真情还是假意,一眼就能洞若观火。

说了几句,吕芳坐下喝了杯热茶,稍稍休息后,缓解了情绪,冷声道:「杨金水,滚进来!」

杨金水双膝前行,一路进了屋内,伏首下去:「孩儿无能,请大人责罚!」

吕芳哼了一声:「若是责罚你,能让万岁爷消气,你还能在这?」

杨金水心头一安,表面上依旧瑟瑟发抖,拼命叩首:「大人饶恕!大人饶恕!孩儿愿意将功折罪!」

吕芳问:「你准备如何做?」

杨金水毫不迟疑地道:「操办葬礼,缉拿妖人,迎回神医!」

吕芳见这干儿子思路清晰,并没有乱了阵脚,声调这才降了下来:「陪都的勋贵要好好安抚,他们祖上都是大明的功臣,轻慢不得!」

勋贵是一个很特殊的团体,在朝堂的核心权力中,他们其实已经靠边站,但很多时候又不能完全忽略,还是具备着一定的影响力。

这起事件明面上最大的风波,就是魏国公徐鹏举之死,内阁和司礼监商议,准备将徐鹏举的遇害,定义为阻拦妖魔,以身殉国,举行规模隆重的葬礼,奏章已经批了红。

光是抬高身后名不够,还要寻找那个假死逃遁的妖魔陶道人,更有不少人心中真正关心的那位李神医。….

这三件事情的优先级,其实是逐渐提高的,但杨金水一说,好似勋贵的事情变得最重要,确实能安抚人心。

眼见吕芳神情稍稍舒缓,陈洪却不希望杨金水这么轻易过关:「你要缉拿那妖人,说的倒是轻巧,天下之大,妖邪往深山老林一钻,你又到哪里拿人去?」

杨金水低声道:「禀告大人,孩儿是否要将妖人的身世揭露?」

陈洪一怔,吕芳则澹澹地道:「纸包不住火,这里没有外人,说吧!」

杨金水道:「根据朝天宫和神乐观的证实,陶道人出身与天师陶氏有关,乃陶氏族人的私生之子,其母是妖类。」

「正因为半人半妖,才能欺世盗名,让南京群臣都信任他,期盼炼出能治愈疫病的灵丹妙药,被其所惑

。」

「此人至今没有透露过真实姓名,若要发布各地通缉,还要向陶氏问明情况!」

……

「与妖生子?」

四名秉笔太监听得瞪大了眼睛,他们连个孩子都生不出来,陶氏人居然玩得这么花?

吕芳也觉得挺没滋味,看向刚刚出面的陈洪:「洪儿,与陶氏沟通之事,交予你如何?」

陈洪脸色剧变,赶忙拜下:「大人恕罪,孩儿才疏学浅,连天师的话都听不懂,如何问这等事啊……」

才疏学浅倒不是谦虚,以前朝代的太监,普遍文化水平低下,但明朝的太监是送入内书堂学习的,从小读书写字,教授的老师是翰林院的学士,不少太监的学问甚至不逊于外朝的科举官员,才能那么熟练的参与政事。

朱元章、朱棣直到朱瞻基,是将这些阉人当成无情的工作机器,辅助执政,后面就失控了,开始宦官专权。

陈洪在太监里面,的确是文化水平低下的,但就算学问不错,能跟喜欢说青词,打哑谜的陶仲文攀谈,也没人敢应声,纷纷垂下头。

「此事确实不好办啊!」

就连身为内相的吕芳,都感到棘手。

大明两京一十三省,中枢朝堂,各地官员,士农工商,若说受司礼监和东厂管辖最少的,其实就是宗教,尤其是道门。

若论亲近,吕芳和陆炳在嘉靖心里,肯定要超出陶仲文许多,但在某些事情的信任方面,还真不见得比得上那位神霄天师。

主要是因为嘉靖崇道,一心想着坐拥天下后,还能修行圆满,飞升天庭,成为长生久视的神仙,是以对于有本事的道士,向来很重视,陶仲文又有过几次成功的预言,如二龙不相见、行宫失火、释囚祈雨等等,在嘉靖心中就变得不可替代。【1】【6】【6】【小】【说】

吕芳和陆炳可以忠心耿耿,但他们没有陶仲文修道的本事,就是不行。

「以此事去质问,可是要把陶天师狠狠得罪了……」

这也是秉笔太监都不敢应声的原因,黄锦想要开口,被吕芳一个眼神按了下去,又品了口茶,轻叹一声:「妖人之事,老奴会禀告,等主子万岁爷发话,再行定夺,将今日的奏本拿来吧!」….

南京乱象告一段落,吕芳开始翻看起内阁递过来的奏本,他的阅读速度很快,脸色难看的速度也很快:「北方***、南方倭寇、民间妖魔、各省灾情,放眼天下,难道就没有一件能让主子万岁爷,高兴高兴的好消息么?」

黄锦道:「大人,杭州那里倒是报上来了一次大捷,斩首真倭,足足有四十九人,狠狠挫败了贼子的气焰,保沿海太平!」

吕芳一怔,并不高兴,反倒露出怪异之色:「四十九个真倭人头?」

好家伙,真敢吹啊!

如果是从倭的人头,近五十个倒还有可能,如果是老弱病残孕人头,那就完全不奇怪了,北方明军有此辉煌战绩,都要靠「捣巢」得来的,就是冲进蒙古和女真部落的老巢,大杀一通,把老人小孩的人头,按汇率折算成首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