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76节(1 / 2)





  李季阳听了他的话,缓缓的开口道:“西北地区有一个氏族部落号‘尉迟’,其祖先是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,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,其族首领的世家姓氏叫做‘vj…ca’,译音为‘尉迟’,其意是‘征服者’、‘胜利者’。尉迟一族后与鲜卑拓拔部联合,被称作‘西方尉迟氏’,后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部落,被鲜卑拓拔部大人称之为‘尉迟部’。”

  这话说的详细,大家听得认真,可是却让尉迟部落的来人听的一头冷汗。

  秦国有个男皇后,被庄襄先王亲自册封为“秦安君”,这事儿只要有意,谁都能知道。

  只是他们没想到,这个男皇后竟然这么厉害,他们尉迟部落的事情,连当年的犬奴单于都没知道的那么清楚,而一个秦国深宫里的男皇后竟然知道的这么清楚,怪不得是神仙的徒弟呢!

  这下子更不敢隐瞒了:“启稟皇上,尉迟部落苦啊!”

  如果有可能,他们也不想随便臣服于秦国,可是不臣服不行!

  虽然没听清楚那些什么中亚胡人是什么,但是他们的组成部分的确是曾经被犬戎吞并的部落遗民。

  所以他们才会那么干脆利落的脱离了犬戎,成为西戎。

  犬戎派人来联系他们,要他们进献人口,牛羊和马匹,以及金钱等物,怎么可能?

  犬戎如今被秦国打的跟流浪的孤狼一样,虽然凶狠却没看不到曙光。

  他们有钱有人还不如投靠秦国!

  起码秦国的人对周围属国虽然冷漠却不会打压,更不会没事儿做就欺压他们玩乐。

  “你说的这些,跟我们秦国有什么关系?”李季阳端着茶碗看着里头的茶叶道:“犬戎虽然不为我大秦所容,可你们……也是犬戎的分支。”

  出身注定了他们比别的属国和部落低一头,而且,秦国也不会过于相信他们。

  其实在李季阳看来,秦国除了自己人,一点都不相信外人尽管那些属国年年进贡,部落年年进献,可秦国对他们一点都不变,不听话就打,听话就那么过。

  他们遭灾,秦国也不赈济。

  除非他们并入秦国,成为秦人。

  成为秦人要求很多,管束也更加严格,但是不可否认,谁也不敢欺负秦人,因为一个秦人不好了,所有的秦人都会为他报仇!

  “小部只求安稳,绝对不会背叛秦国!”西戎的使臣几乎是颤抖着说话。

  “空口无凭,你就是说破天,也没用!”李季阳放下茶盏:“说吧,犬戎还要你们干什么了?”

  西戎的使臣一哆嗦:“……他们让小部……诈降……。”

  犬戎不仅要西戎的人和东西,还要他们做诱饵,诈降秦国,要么里应外合,要么引诱秦军。

  给人给东西,西戎都不能忍受,更何况是要他们做诱饵?

  谁不知道秦军一向对外族人狠厉?一个不服就是揍,两个不服就直接杀了好么!

  听到西戎这么说,羸政笑了:“犬戎还是那么龌龊。”

  这是秦国皇帝第一次开口,结果就骂了犬戎!

  “行了,你们的请求,朕知道了,既然要臣服于大秦,大秦也不差你一个部落,不过,想要获得大秦的庇护,也得看看你们的诚意,这样吧,一万犬戎人,要活的,能说话的,活蹦乱跳的,青壮年,抓住一万,献俘给大秦,就算是你们的诚意了。”羸政一甩衣袖:“下去吧!”

  要不是场合不对,李季阳真的想笑出声!

  阿政也学坏了啊!

  犬奴一共才多少人口?

  除却老弱妇人,青壮才有多少?

  被秦军一路狗撵兔子的跑了这么久,还能剩多少?

  再损失一万人口,还都是青壮,部落的中坚力量,不得活吞了西戎啊!

  如此一来,犬戎和西戎,必定水火不容。

  不管西戎的目的是真心想求得秦国庇佑,还是假意投诚,两个部族之间,绝对再无安宁,更别提守望相助之类的话。

  西戎的使臣觉得自己嘴里含了一枚苦胆,苦涩的让他想去死一死!

  下一个出来的使臣,行了大礼之后,一开口一股奇怪的腔调,不过他的来处十分让李季阳好奇。

  因为他说:“西域楼兰国使臣,拜见大秦皇帝陛下,拜见大秦秦安君!”

  众人都为之侧目,尤其是刚才下去的西戎使臣,他刚才只拜见了大秦皇帝陛下,没说拜见秦安君!

  第521章 番外三

  众人一愣之后是,随后就对楼兰使臣刮目相看了!

  聪明人啊!

  就连羸政都觉得这个楼兰使臣不错!

  起码比刚才的那个西戎的使臣讨喜!

  “楼兰啊……。”李季阳很感兴趣,因为后世楼兰已经成了一个——迷,沙漠中的古国,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

  张骞奉命出使西域,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,后世经过考察,发现了乌孙、龟兹、焉耆、若羌、楼兰、且末、小宛、戎卢、弥、渠勒、皮山、西夜、蒲犁、依耐、莎车、疏勒、尉头、温宿、尉犁、姑墨、卑陆、乌贪訾、卑陆后国、单桓、蒲类、蒲类后国、西且弥、劫国、狐胡、山国、车师前国、车师后国、车师尉都国、车师后城国,三十四个国,除此之外还有大宛、安息、大月氏、康居、浩罕、坎巨提、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。

  其实并不是限定那三十六国,只不过跟中原有来往的就这三十六个。

  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“城郭诸国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