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7节(1 / 2)





  所以陶睿要承包山的说法,在大队长听来就是有钱烧的,这不是瞎胡闹吗?

  陶国栋和吴秀芬也不赞成,但陶睿总有他的道理,他说了,“我养兔子、养鸡鸭鹅什么的,都已经有心得了。我卖的那些吃食你们也知道,家禽数量跟不上,我想卖也没食材。这哪行呢?不自己养的话,以后还得去外头买,太不划算。

  我包下山就是要种种水果、养养家禽,再咋样,我养一堆兔子,包这个山也亏不了。你们就放心吧,我是那种不着调的人吗?”

  要搁以前,他们还真觉得陶睿不着调。但这半年不是陶睿出息了吗?那眼界也比他们广,这一套一套的说出来,他们自觉地就有些相信,觉得陶睿肯定能弄好,人家眼光好嘛。

  再加上钱本来就是陶睿自己赚的,孩子要搞事业,还能拦着他不成?陶国栋和吴秀芬商量商量就同意了,那陶睿的爹妈都同意了,大队长自然没的说。这些收益都是他的功绩,他当即就和陶睿签订了合同,陶睿再一次把手里的钱全花了,承包了后山十年。

  这种好事只有这时候才有,村里人听说了觉得陶睿是傻子,但只有陶睿知道,他是占了便宜的。往后想承包什么山,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。

  最后分地,当真把陶家和童家的地分在了田地最边缘,且是靠近村尾的这一边,算是所有田地中离他们最近的。自留地的范围也画好了,陶家和童家后头一大片都是他们的自留地,而再往后走就是后山了。可以说陶睿的产业算是连成了一片,隐隐和村里其他人分隔开了。

  陶睿这就开始在自留地种各种农作物,温度不够就扣大棚,每天勤快的净往自留地跑。童燕也跟着他一起,童燕种地也是一把好手,所以都不需要陶国栋和吴秀芬教,陶睿有什么不懂的,童燕就教给他了。

  他休息的时候也教童燕写字,给童燕讲历史故事和一些话本,让童燕能增长见识,了解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。

  这个方法很有用,就像一个很笨的人,到处开眼界、增广见闻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,和一个聪明人,每天只种地没别的见识,两相对比起来,还是这个笨鸟先飞的人更厉害。

  陶睿现在就想让童燕笨鸟先飞,难得的是童燕很愿意学,不管他说什么,她都听得进去,记得牢牢的。

  陶睿转移了生活重心,也没放下国秀小吃那边,只是他把国秀小吃的货品调整了一下,只亲手做一部分精品,仍旧卖高价,但量少。另外亲自配料或腌制之后,由吴秀芬带着几位帮工去做成品,做出来的量多,但肯定比不上他亲自做的,这样大量的货就压低了价格,更加亲民,销量非常好。

  有供销社、国营饭店、各大工厂和董飞去售货,陶睿这边只做个供货商便好,获利反而比以前更大了。

  在陶睿忙活种地的时候,他上次献出的兔子养殖法终于有了结果,经过层层试验审核讨论,首都相关部门已经肯定了他对养殖业的贡献,不但下发了五百元奖金,还派了一位专员亲自过来邀请他,希望他能去首都相关部门任职,和大家一起继续研究。

  大队长带专员到陶家的时候,那真是满脸喜气,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,村里人也再一次跟了过来,看他们是为了啥事。

  专员迫切地想见陶睿,见他不在家,就跟着吴秀芬直奔自留地,谁知没看见研究兔子的陶睿,倒是看见陶睿挽着裤腿,光脚踩在泥里,正蹲在地上皱眉摆弄小绿苗呢。

  专员愣了一下,“这……陶睿同志在干农活儿?”

  不是他大惊小怪,实在是这样的人才在首都也是很受欢迎的,在这样穷苦的小村子里,怎么也被捧着护着吧?起码该有的待遇不该比大队长差呀。

  吴秀芬闻言笑道:“他呀,这不是研究完兔子又想研究种地了吗?说是啥增产啥的,就是想让农作物多产点,咱也能多吃点粮食。”

  “啊?”专员满眼不解地走上前,他有点糊涂了,从兔子到农作物,还能这么跳跃的?

  这当然是因为陶睿有金手指才能这么玩,不过在别人眼里,暂时还是觉得他小孩心性,瞎琢磨呢,到底也才十九岁。

  专员都三十五了,看见这么年轻鲜嫩的小伙儿,不禁在心里佩服,热情地同陶睿握了手,笑道:“陶睿同志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啊,国家很快会把兔子养殖法推广开来,到时候只要大家认真学,就可以解决一定的困难问题了。”

  陶睿笑道:“能帮得上忙就好。只是一个兔子养殖,不算什么,您别这么夸我,我受之有愧。”

  “任何一项增产的贡献都是巨大的贡献,陶睿同志就不要谦虚了。其实我这次来是带着任务来的,我们领导很欣赏你这样的人才,特意邀请你去首都和我们一起研究,待遇方面你放心,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。

  我们有很多研究组,到时候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你分配,不管是在兔子养殖上继续深入研究,还是去研究其他家禽家畜,都会更加便利,而且大家志同道合,一起讨论也更容易取得成果。”

  专员发现陶睿对兔子已经不感兴趣了,那是一点也不耽搁,忙说了很多好处,想吸收人才进组织。现在各个部门都人才紧缺,能多一个人才就是好事,他当然要卖力点。

  不过陶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,他说道:“我其实就是野路子,指不定哪天冒出点稀奇古怪的想法,就自己在家试试。成功的有,失败的那当然是数不过来的。我也没读过多少书,和知识丰富的优秀同志们根本不能比。

  首都我就不去添乱了,不过我最近对农作物的种植很有想法,如果我以后有了什么收获,一定会立即向组织汇报。”

  专员很诧异,能够有个工作已经是大好事,能够一下子去首都做研究员,那更是天大的好事,怎么陶睿连犹豫一下都没有呢?

  倒是其他人都震惊又不解,震惊的是陶睿居然有这么大的造化,不解的是陶睿居然给拒绝了!

  吴秀芬急得当场就要拉住陶睿劝说,陶睿对她摇摇头,说道:“非常感谢组织信任我,给我这么好的机会,只是我有自知之明,我身体不好,生活方面说白了很娇气,去过集体生活,按部就班地上班,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压力。

  而且我在这边还有生意,和不少人都有合作,还有帮工,不能这么说走就走,把他们扔下。我希望我能做个负责任的人,并且在有能力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。当然我还是会继续研究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增产情况,不会放弃的。”

  陶睿是在上头挂了个名的人才,但到底只献出了兔子养殖法,受到重视也没有那么特别的重视。陶睿这样明确表态之后,专员也就惋惜地离开了。

  他也和别人的想法一样,觉得陶睿有些“不务正业”,想一出是一出,错过这么好的铁饭碗,错过进京的机会,以后真的不知道会怎样了。

  这件事又成了新鲜事,被村里众人议论了好几天,连镇上的人都听说了,知道国秀小吃的老板厉害着,连首都都有人来请他去工作。

  陶鑫还特意下乡来问了一次,确定陶睿不愿意去首都之后,劝说一阵,惋惜地回去了。在他看来,这是个很好的机会,听说首都有些工人还给分房子呢,像陶睿这样被邀请过去的,怎么也能分个职工小单间啊,户口也能迁过去。

  那样陶睿以后就是首都人了!

  就算以后陶睿不想上班了,那再辞工在首都做买卖,不比这小镇挣得多?

  不过陶睿很有自己的想法,别人劝不了,他也只能暗自遗憾了。

  这事儿还让陶福两口子笑了半天,说陶睿目光短浅又自大,养好了兔子就以为能弄出其他东西,白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。反正陶睿没捞到好处,他们就高兴,结果乐极生悲,肖丽珍边说边乐笑岔了气,疼得脸煞白,就要生了!

  还好她离生产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了,该准备的都商量过,没有乱了阵脚。陶福立即就把肖丽珍扶到炕上躺好,叫陶媛媛去喊肖母过来,他自己则去喊了早就说好的接生婆。

  很快肖母就带着俩儿媳妇赶过来,接生婆也带着自己的儿媳妇过来了,几个女人指挥着烧水干啥的,七嘴八舌的就忙活开了。

  肖丽珍疼啊,她孕期是能不动就不动,家里穷还长了一身懒肉,把孩子也养得挺大,这会儿生产了就疼得受不了。

  肖母皱眉让陶福去喊吴秀芬过来,长媳生产,婆婆哪有不在的道理呢?结果肖丽珍一把抓住她的手,说道:“不用,我婆婆都不认我们了,也不用给孙子接生,妈,你在这帮我就行了。”

  陶福犹豫了一下就没去,这也是他和肖丽珍商量好的。陶国栋和吴秀芬不是不搭理他们吗?那孩子出生满月就不叫他们,叫肖丽珍的娘家人来。到时候陶家的嫡孙当爷奶的都没见着出生,反而是外公外婆跟着忙前忙后,享受那份喜悦了,看他们心里难受不。

  因着他们两口子认定了嫡孙是家里最重要的,肯定能靠这个气一气二老,所以这生产的时候还就真没去叫。

  正好这天陶睿带爸妈去后山考察地形去了,准备再攒点钱就把后山围几块地方养鸡鸭什么的,趁着天气好,他们就在后山转悠着好好规划去了,根本不知道大房生产的事。

  肖丽珍这一胎生得才叫艰难,足足生了一整天,把肖丽珍折腾得死去活来,中途还晕过去一次,把接生婆都吓坏了。

  接生婆是个懂的,当即就抱怨这孩子养得也太大了,哪有孕期不动弹净吃东西的?补身体也不是这么个补发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