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每次穿书都被迫神转折_80





  果不其然,转过年来,等耿融在春闱中一路高唱凯歌,先中了贡士,又中了榜眼,紧接着被授了翰林院的从七品官职后,他过去的经历就迅速在读书人中传开了。

  耿融的成绩自然是没什么好怀疑的,只要想一想他的父亲是谁,再看看他那几位师兄,本朝科举制度又极为严格,就知道他是凭本事考出了全国第二名的成绩的。

  但是,就这么一位全国第二名,他考秀才的时候竟然被卡了好多年!

  “据说耿榜眼当初不知怎么的,考试前的一个月总是难以入眠。你们想啊,连着一个月都睡不好,等到考试的时候又怎么会有好状态呢?他便因此蹉跎了好些年。”

  “怎会睡不好?莫非是被小人所咒?还是耿榜眼身体不好?”那么耿融如今顺利中了榜眼,是因为耿家是请了厉害的道士破了咒,还是请了厉害的大夫为耿融去了病?

  “这就不清楚了。不过,自从耿家请来了一位大厨后,耿榜眼就好吃好睡了……”这人说得有声有色,就仿佛他每天都蹲在耿家的餐桌下瞧着,躺在耿融的床底看着。

  大家恍然大悟,原来是请了大厨相助啊,难怪耿榜眼就此起来了。

  这位大厨不是别人,正是公良先生的徒儿!

  这几个月公良先生在京中引起的热度其实已经渐渐平复了,毕竟公良先生常年住在皇庄不露面,大家说来说去都见不到当事人,自然慢慢就不说了。但是大家心里的憧憬仍在,那些自诩有才华的人谁不想品一品公良先生的手艺呢?现在,把耿融一手捧上了榜眼之位的大厨竟然就是公良先生的徒弟,这消息一出,读书人又要疯了。

  本来嘛,有些在春闱中落榜的举人听说了这事,忍不住在心里酸溜溜地想,我离着榜眼或许只差了一位好厨子呢,我也不比耿融差啊,我当年只考了两次就考上了秀才,耿融一连考了好多次,他现在却追到我前头去了,竟然成了榜眼。可惜我没有耿融那福气,请不到也请不起厨子。偏还有人刻意引导舆论,把他们的不满放大了。

  这时,又有人总结了历届的科考名单,说哪一届哪一届的状元当年是请了程家大厨照管一日两餐的,哪一届哪一届的传胪当年请了柳家大厨……其实请不起专属大厨的读书人明明占了大多数,但这名单一放出来,好像成绩和大厨脱不开关系似的。

  然后给耿融洗白的来了——其实耿融本来就挺白的,没什么黑点——耿融之所以请了大厨,主要是想让这位大厨为他做一种没有特效的食物,这种食物没有其他任何作用,只能确保他好吃好睡。这也就罢了。可程家的大厨最擅长做那种能叫人思路更加清醒的菜,柳家的大厨最擅长做那种能叫人注意力更加集中的菜……考前数月,思路一直比别人清醒,或看书时注意力一直比别人集中,这是不是有一点不公平呢?

  在这样的氛围下,唐阁老在大朝中给皇帝上了奏本。奏本大意是,建议朝廷成立一个专门的食堂,专供春闱使用。参加春闱的考生们提前两个月入住食堂,由食堂统一提供饭菜。这个厨子嘛,唐阁老就推了孙二,因为孙二的食物既美味又无特效。

  围绕着这个奏本,反对派、支持派当着皇上的面撸起袖子开撕了!

  孙二,一个即将要唤起血雨腥风的男人。

  第62章在美食文里神转折。

  唐阁老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,深得皇上信任。他之所以上了这样一个奏本,其实并不是为了确保春闱考生之间的公平。真要说公平的话,有些人生于富贵自幼请名师教导,有些人却生于贫苦一日三餐无以为继,世间怎么可能会有绝对的公平呢。

  唐阁老此举不过是顺着皇上的心意剑指名厨世家而已。

  反对派说,考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,那是他们的自由,朝廷怎么可以干涉他们的自由呢。唐阁老就说,咱们弄一个专门的食堂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,此举能让考生深切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以及皇上对他们的恩典,你们不想让考生沐浴皇恩吗?

  反对派又说,有些考生常年吃他们自家聘请的某位大厨做出来的饭菜,早就已经习惯了,你忽然不准他们这样做,要求大家都统一来食堂吃饭,万一很多考生不能习惯,因而在考试中发挥失常,这不是毁了他们的前程吗?唐阁老就说,所以我提议考生提前两月入住食堂,两个月的时间怎么都能习惯了吧,要是有个考生连食堂菜都不能习惯,这点不算苦头的苦头都不能吃,这点变化都不能承受,那就算他考上了进士,当他被分配到地方上去当官时,他能习惯地方上的生活习俗吗?还当什么官啊!

  反对派又说,建一个食堂要花多少钱啊,虽然每次春闱只录取两三百名考生,但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却总有数千人,对这么多人都要包吃包住,这也太费银子了!唐阁老还没有说什么,皇帝笑眯眯地表示,没关系的,这点银子可以从朕的私库出!

  反对派忙说,皇上三思,这无旧例可循啊。唐阁老便说,要是万事都要有旧例可循才能做,那这个社会如何能进步呢,谁阻止建食堂谁就是阻拦社会进步的罪人!

  ……

  大臣们不顾风度地吵来吵去,就好像是几百只鸭子在大喊大叫一样。最终自然是唐阁老这一派更胜一筹,毕竟他们已经在暗中筹谋了许久,这一次直接打了反对派一个措手不及。再有,在京的读书人都已经知道了,耿融是吃着孙二做的饭菜顺顺利利考上榜眼的,这位孙姓大厨是公良先生的徒弟,做出来的食物既美味又吉利,要是孙二真来食堂里当大厨,大多数读书人都觉得这确实是皇恩浩荡啊,他们太期待了。

  可以说,是颜晋耘的名声成全了孙二,孙二又成全了唐阁老他们。同时,颜晋耘也看好孙二,只要孙二能踏踏实实干下去,他日后的名声也能反过来成全颜晋耘。

  就这样,“恩膳府”终于成立了,同时皇帝决定在五月加设一次恩科。

  孙二,易先生的徒孙,公良先生的徒弟,耿榜眼的贵人,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姿态成为了恩膳府的头号大厨,身上因此有了一个七品官职。耿融辛辛苦苦考了个全国第二,也不过是受封七品官,孙二竟然和他平起平坐了!当然,七品对于耿融来说只是一个起点,他日后入阁拜相也未可知,对于孙二来说差不多可以算是人生巅峰了。

  但不管怎么说,孙二当官了啊!他一个农家小子竟然当官了!

  孙二觉得晕乎乎的,整个人仿佛踩在棉花上,走路都踩不到实地。

  “出息!这才哪到哪啊。”颜晋耘笑着说,“赶紧的,给家里去一封信,叫他们全都搬到京城里来。你弟弟现在这个年纪,正好送去私塾,日后说不定能有些造化。”他已经帮孙二把房产置办好了,房契直接给了孙二。房子落在南城的关儿胡同里。这关儿胡同里住的都是小官。京城里就是官多,孙二好歹也是七品,住这里并不打眼。

  因孙二身边有一个颜晋耘派去的小厮,那是专门教他识字的,原是巫慎的人,很能处理一些事,忠心也够了,又有唐阁老为孙二引荐了一位打算告老的幕僚,在孙二这里过养老生活,所以这傻徒弟独自在外头住着,颜晋耘并不担心他被外人坑了。

  “师父!”孙二红着眼睛,这憨子也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,噗通一声就冲着颜晋耘跪下了,那动作快的,颜晋耘根本拦不住。颜晋耘要拉他站起来,他非要把头磕了,这才满怀感激地站了起来。孙二知道,要是没有师父,他一辈子都不会有这般出息。

  孙二往家里寄的信里夹带着颜晋耘给夏家主的信。夏家主当初也帮了颜晋耘不少忙,虽说夏家主是在投资吧,但颜晋耘也记他的恩,因此在信里给了他一些暗示。

  夏家做的是食材生意,背后站着厨师世家许家。有了这样的靠山,夏家在当地县城里算是极为体面的。但其实,许家一方面确实是夏家的靠山,另一方面也在剥削夏家。他们的胃口一年比一年大,夏家供给许家的食材一直被压价,如今不说赚不到几个钱,甚至还要往里头贴钱。夏家主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。他想下许家的那条船!

  这就是当初夏家主在暗中偷偷帮助颜晋耘的原因。

  颜晋耘不讨厌夏家主的野心。只要能同时拥有与野心匹配的能力与远见,有野心就没什么不好的。夏家主能不能上颜晋耘的船,就看他能不能读懂信里的暗示了。